本指导方针面对教职员以及教育委员会等学校教育相关人员,通过阅读本资料,可在学校现场实现对生成式AI的恰当利用。 为此,我们在此汇总了生成式AI的概要、基本思路,以及在不同场所和参与主体中需重点关注的要点。

1

实施检查清单

教职员的校务

  • 是否基于教育委员会的方针(包含信息安全相关规则、指示等)进行利用?
  • 是否遵守了学校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,未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将个人ICT终端用于校务?
  • 是否确认并遵守了生成式AI服务提供方最新的使用条款与规定?
  • 在考虑使用生成式AI的场合,是否事先审慎评估了其在校务管理或课堂中的运用目的、对学生学习效果与影响,并结合具体情况做出判断?
  • 在输入提示词(Prompt)时,是否避免输入机密信息、重要个人隐私信息等?
  • 在输入提示词时,是否完全避免了包含他人个人信息的内容?
  • 生成式AI的输出内容在被他人看是否进行了适当的保密处理或管理?
  • 是否对生成式AI产出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准确性、可靠性验证(例如核查其正确性与来源),再进行引用或应用?
  • 如果引用了生成式AI的输出,是否对出处、引用来源进行了标注?

儿童学生的学习活动

  • 是否明确了使用生成式AI进行学习的目标与意义,并确保这符合教学大纲及育人目标?
  • 是否已确认并遵守生成式AI服务提供者所制定的最新使用条款,避免违规或不当使用?
  • 对生成式AI的运行机制、可能存在的缺陷或局限性(例如生成谬误、错误信息),以及判断信息真伪的方法,是否进行了适当的教学指导?
  • 在学生输入提示词时,是否强调不得输入个人隐私等敏感内容,并明确说明哪些使用场合是不适当的?
  • 是否指导学生对生成式AI产生的输出结果进行甄别、修订或补充,培养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批判性思维?
  • 学生如需引用生成式AI的输出内容,是否能根据需要进行出典、引用标注?
  • 针对不同学龄阶段、学生能力水平与使用场景,是否确保对生成式AI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做了充分说明?

生成AI试点学校中已有的先行案例

就"在学校中如何运用生成式AI"开展的实践事例、研究成果等进行了先行试点,今后将不断积累并开相关成果。

学校现场可用的培训教材等

文部科学省所实施的培训(含存档)以及各教育委员会自主开发的相关学习内容等示例均已在此汇总,可作为学校教学与培训的辅助材料。

2

关于学习场景中利用的先行实践案例

学习场景中的生成式AI应用案例
3

基本思路

学校地点的人本利用

  • 生成式AI的使用应基于"以人为本"的原则,通过适当运用辅助教职员减轻繁琐工作、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
  • 需要权衡学生的学习目标与生成式AI的能边界,保证技术仅作为辅助,而非替代学生的思考过程或教师的教育职责
  • 对儿童学生而言,需要在正确的德育与价值观指引下,理解AI辅助工具的优点与局限

结合生成式AI存在强化信息活用能力

  • 在教学各科或信息教育中,引入对生成式AI的认识,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、判断和运用能力
  • 针对生成式AI生成结果的"查证""编辑"与"再利用"环节,加强教学与演示,让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与辨别
  • 通过校内外联合培训等方式,让教职员与学生获得持续成长的机会,掌握时代所需的数字素养
3

学校现场需掌握的关键点

在实际的学校环境中,根据教职员的校务和儿童学生的学习活动两大主要应用场景, 以及教育委员会等管理机构的统筹考虑,需要综合以下要点。

1. 教职员的校务

  • 学校事务(如出勤、分配、办公文书等)的效率提升;
  • 教学准备(如教案的初稿、试题编写的思路辅助等);
  • 对外或对内文案写与通知书制作;
  • 运用生成式AI辅助构思教育内容或教学活动时,应考虑实际教学效果和信息安全。

2. 儿童学生的学习活动

  • 需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生成式AI;
  • 让学生了解生成式AI的机制和特性(可能出现不正确信息、带有偏见的输出等);
  •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考能力;
  • 教师需对学生使用AI所生成的内容进行适时检查,防止不当内容或违规使用。

3. 教育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应掌握的要点

  • 制定和完善统一的政策与操作指引,确保全市/全县/全区学校执行;
  • 针对教职员与学生,提供培训和使用指导;
  • 对不当使用或出现问题的状况,及时给予咨询与支持;
  • 共同整理、共享各校在使用生成式AI过程中的有效实践与典型案例。

利用时的重点

  • AI服务的最新使用规则定期确认使用方针与条款;
  • 严禁输入个人信息或机密数据:保障学生及教职员的隐私与数据安全;
  • 著作权引用:充分尊重著作权法律,对所引用和参考的AI输出标明出处;
  • AI输出的正确性:生成式AI可能产生不准确或不恰当内容,需要用户进行核查、编辑和校正;
  • 信息安全与数据管理:注意服务供应商的数据处理方式,避免泄露;
  • 培养信息素养:教学过程中,使学生逐步掌握信息甄别与批判性思维能力。

适切利用所需考虑的要点

  • 充分理解生成式AI的输入和输出原理,不向其输入敏感或个人隐私信息;
  • 校内应就安全使用、信息道德、法律合规等向师生进行培训与宣讲;
  • 对于自动生成内容,需要做好编辑、查证与质量把关,确保输出结果真实、合法合规;
  • 建立对应机制,及时发现和处理生成式AI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。
4

延伸阅读与参考文献

主要参考资料

  • 各场所与主体对应的检查项目:本资料中列举了教职员的校务、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育委员会等整体管理层面, 各自需要注意的细则检查要点,可作为实际操作的指引。
  • 生成AI试点校先行案例:通过先行试点校的经验,可以为其它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流程与方法, 包括系统部署、课堂融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成果。
  • 学校现场可活用的培训教材:介绍了文部科学省所举办或录制的相关培训(含档案视频)、部分教育委员会独立开发联合企业开发的 学习内容案例,学校可参考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定制使用。
5
MathJourneyAI Logo

Deep Research Report

前言

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。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的 "初等中等教育阶段生成式AI的合理利用指南"(以下简称"指南")1, 旨在指导学校在确保学生安全和尊重教育本质的前提下,有效利用生成式AI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。 本报告将结合指南原文和分析结果,对指南进行深度解读,并探讨生成式AI如何帮助日本的老师和学生。

1. AI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

指南指出,生成式AI的普及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,教育领域也不例外1。 一方面,生成式AI可以辅助教学,提高效率;另一方面,也引发了对学习意义、伦理、安全等方面的担忧2

2. 培养未来人才

指南强调,在AI时代,培养能够熟练使用包括生成式AI在内的技术工具、并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下一代至关重要3。 学校合理利用生成式AI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。

3. 政府的立场

指南提到日本政府已发布"以人为中心的AI社会原则"等文件,强调尊重人权和社会多性的前提下发展和利用AI7。 文部科学省也基于专家意见发布了初步指南,并根据技术发展和实践经验不断完善。

1. 定义

指南将生成式AI定义为能够生成文章、图像、程序等内容的AI模型4

2. 能力和应用

生成式AI可以像与人对话一样进行交流,进行信息收集、整理和分析。 在教育领域,它可以辅助文章草案撰写图像生成、语言学习、编程代码生成、头脑风暴等多种场景5

3. 风险和对策

指南也指出了生成式AI的潜在风险,例如产生错误信息(幻觉)、偏见、缺乏透明度等。 针对这些风险,指南建议采用如检索增强生成等技术来抑制错误答案,并根据输入提示词来限制权限6

1. "以人为中心"原则

指南强调,AI的利用应以不侵犯人权为前提,旨在扩展人类能力,促进社会发展。 在学校层面,这意味着不应将AI与人对立,而是将其视为辅助人类、拓展可能性、提升效率的工具。

2. 学生的学习

利用生成式AI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资质疑问能力,并以教育活动目标为导向。 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设定问题、理解信息真伪的能力,而非仅仅依赖AI的输出。

安全性

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提供商的规定,确保适当地使用生成式AI服务。

信息安全

保护学校信息安全至关重要。参考文部科学省的信息安全指南,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策略。

个人信息与隐私

尊重个人隐私,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。

公平性

避免因生成式AI的学习数据输入提示词中存在的偏见而产生不公平的结果。

透明度

整理并向相人员提供关于生成式AI使用目的、方式和风险等必要信息。

教师在校务中的利用

基本理念:

在理解AI机制和特点的前提下,积极使用AI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。

具体应用:

辅助备课、部团活动、学生指导、教务管理等。

注意事项:

遵循核心要点,特别注意区分个人账号和学校账号。

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利用

基本理念:

理解AI是辅助工具,培养学生的资质疑问能力。

具体应用:

学习AI本身、使用AI辅助学习、各学科应用等。

注意事项:

避免过度依赖,保持独立思考能力。

教育委员会的职责

基本理念:

主导制度设计和利用方向,制定灵活政策。

具体措施:

组织培训、共享案例、提供支持等。

注意事项:

全面考虑安全性、公平性等因素。